close

Photo by Ashley Inguanta on Unsplash

「內在自我是外顯行為的驅使者。」每一天我們在生活中,展現出難以數計的各樣行為,背後都有一種心理欲望或需求在驅使著我們,但有時這些需求卻是來自於過去的傷痛和迷思所造成,以致於我們遭受制約,日復一日地重複相同行為而不自知。
 

有時,這些行為在社會價值觀中是被「讚許」的,譬如:辛勤地工作、賣力地練習瑜珈……等。享譽全球的加拿大創傷及成癮專家 Gabor Maté 醫師就曾分享,他在過去的某段時間裡,每年都花費數千加幣(幾萬台幣)購買古典音樂唱片,並長年地犧牲自我瘋狂地工作,而這兩種成癮行為,卻偽裝成對於「審美」的激情,以及「為人類服務」的美德。
 

在這些行為過後,他並沒有獲得滿足與自適,反而感覺心越來越冰冷,消耗了自我,也對於家人的控制欲、批判越加嚴重。當然,就如同 Maté 醫師所言,並非有類似的行為就代表了成癮或創傷尚未化解,主要的關鍵在於主導權在誰手上?是人本身主導,還是行為?人可以支配熱情,但過於激烈的熱情若無法支配,那就是一種成癮。
 

若從瑜珈的觀點來詮釋,人的妄念及被遮蔽的內在自我,會讓人們不斷地重複相同行為,而這些行為不但無法讓一個人真正感到安適,反而使內在的空虛與日遽增,直接或間接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他人。
 

我曾經聽聞過一位瑜珈練習者,因不斷參加各式各樣的課程與研習,而造成經濟上的拮据,而瑜珈的修習也沒有改善他的身心健康,最後他反而身心嚴重崩解,產生了健康上的問題。從外顯的表象看來,可能會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充滿上進心、樂於學習的積極表現,但背後卻可能是因缺乏自我價值和認同感所呈現出來的成癮行為。
 

瑜珈練習可以協助我們洞悉自我,看見內在真實的自我,但如果我們在過程中忽略了「覺知」「探索」自我的這項重要工作,就可能會淪為被「無明」所支配的奴隸。因此,在練習和生活中,我時常會在採取下一步的行動之前,先觀察是否有任何的念頭及感受出現,是否有任何非理性或必要的內在驅力支配著自己,例如:擔心他人的看法、害怕跟他人不一樣、這樣做代表厲害、那樣做代表差勁......等。
 

如何安住在自我的練習與生活中,一向是眾人渴求的一種狀態。它是可以達到的,甚至可以說那是一種人人都能夠獲得的普遍體驗,其中一個重點在於我們是否能先擁有足夠的覺知力,是否能夠看見內在真實的自己,看見自己的害怕與擔憂,看見自己的潛能與掌控力,不讓內在驅力反客為主來支配我們。
 

當我們得以看見及聽見自己的時候,也將得以讓自己被他人看見和聽見,我們將能夠擁有更多的安全感,更能展現自我的能力,讓自己安住在雜亂的世界中。
 

【推薦閱讀】

❤️ 你發生過什麼事
https://bit.ly/3Cn8uez

❤️ 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
https://bit.ly/3OOBIp2

 

【相關課程】

🧘‍♀️ 克里帕魯(Kripalu)瑜珈療癒工作坊:從體現體驗培養深度覺知
https://bit.ly/3w0qx67

 

【更多文章】

📄 https://bit.ly/3oM8QCZ
 

【Instagram】

💁‍♂️ https://bit.ly/3rDP0MZ
 

Photo by Ashley Inguanta on Unsplash

arrow
arrow

    Janus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