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在參加 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進修課程時,常聽到導師們對我們提起這句話:「我在你當前的人生階段與你相遇 (I meet you where you are)」。它所蘊含的意思是,不管你正處於何種狀態,正在面對什麼事情,我們會在當下與你同在,並與你一起走過這段路。
目前分類:瑜珈療癒 (18)
- Feb 14 Tue 2023 17:33
I meet you where you are
- Sep 27 Tue 2022 16:51
自我穩定感根植於你的肺、心臟和腸道
- Jun 10 Fri 2022 12:18
瑜珈練習具有消炎效果!?
很多人都知道身體的炎症(發炎)反應與許多疾病息息相關,如持續性(慢性)疼痛、關節炎、肥胖、腸道潰瘍、免疫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等。如果能減輕身體的發炎反應,將能夠對這些疾病產生正向的影響。
- May 23 Mon 2022 12:35
瑜珈療癒對乳癌患者的 7 大益處
- May 15 Sun 2022 16:25
「非睡眠深層休息」和「整合式恢復瑜珈睡眠」如何幫助我們?
Google 和其控股公司 Alphabet 的執行長 Sundar Pichai,最近分享了他運用神經科學支持的放鬆和休息練習的經驗,他不僅是靠睡眠來恢復精神和身體,也會利用「非睡眠深層休息(Non-Sleep Deep Rest, NSDR)」技巧來幫助自己,Pichai 指出:「雖然我覺得冥想很困難,但我可以去 YouTube 上找一個 NSDR 影片,這些練習可以在 10、20 或 30 分鐘內完成,所以我偶爾會這樣做。」
- Apr 27 Wed 2022 12:41
瑜珈對遺傳學的影響
為什麼擁有相同遺傳基因的家人,卻會出現完全不同的生理及健康狀況呢?專精於焦慮症、憂鬱症和複雜性創傷症候群的資深心理治療師、戲劇治療師、阿育吠陀治療師及瑜珈療癒師 Kathryn Templeton 分享了她以下的故事與觀點。
- Apr 01 Fri 2022 17:36
肌筋膜會影響你的情緒和記憶表現!?
- Mar 28 Mon 2022 12:46
療癒,只有你能為自己完成
上個週末,我帶領了整整三天的瑜珈睡眠與身心復原工作坊,除了分享關於身心復原的理論實務與技巧外,還談論到許多關於療癒的議題。
多數人一向把療癒視為是一種救贖的過程,我也完完全全認同這樣的想法,只是 “救贖者” 與 “被救贖者” 究竟是誰?許多人會把救贖者視為是心靈導師、療癒師、醫療人員、瑜珈老師……等外在他人。但事實上,只有你自己才有能力救贖自己!
的確,外界的人事物提供了我們許許多多的資源與技術,但到頭來卻只有你自己能決定是否持續將身心照護的工作帶入自己的生活中。實際上,有很多人了接受療程,感受到身體或內心的改善後,就回復了往日的慣常生活,鮮少跟著調整自己的行為、思維及生活模式,或繼續把身心照護技巧帶入日常自我練習。
在這種狀況下,身心的不適通常會在一段時間後再次出現,甚至更加嚴重。原因乃是在於,外在的協助通常只是短暫緩解一個人症狀,如果一個人沒有為自己的身心負起責任,沒有讓自己成為自己的救贖者,那些病痛將永遠無法真正被看見和療癒,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比你更了解自己,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能代替你面對那些傷痛,更別說是療癒了。
另外,也時常會有人誤解 “療癒是舒服、放鬆的”,如果你想的或體驗到的是這樣,那我會說你可能連療癒的開端都還沒有觸碰到。
療癒的歷程可能是痛苦、令人恐懼,或是椎心刺骨的,不僅僅在你的內心是如此,在你身體上的體驗也會是如此,你可能會感到全身緊繃、費力或疼痛。因為你要面對的是自己長久以來不想或不知道如何觸碰的部分,它會需要你花費相當大的心力去歡迎、看見和接納,同時採取許多內在與身體的工作來讓療癒發生。
也或許因為如此,所以讓許多人卻了步,轉而去尋求舒適和輕鬆的方法來得到慰藉。但事實上,如果我們不正面去迎接問題本身,那它就會一直留存在那裡,持續用不同的方式來讓你知曉,並且慢慢盤踞你的人生。
許多人曾經問過我,走向如此痛苦的歷程值得嗎?我一向都是斬釘截鐵地回答,世界上沒有比這個更加值得的事情了。因為這樣的歷程會讓你從痛苦中真正解脫,讓你更能夠愛人與被愛,讓你獲得真正的身心自在!
- Mar 24 Thu 2022 18:34
你的身體,可能比你還來得想要拯救自己!
- Jan 10 Mon 2022 11:10
在人生崩塌之際,我們依舊能好好照料自己
- Jan 03 Mon 2022 09:33
給自己擁抱 “直覺力” 的嶄新一年
- Dec 28 Tue 2021 18:41
我如何治癒長期的焦慮
- Dec 13 Mon 2021 18:44
憂鬱時,你能為自己做什麼?
- Nov 16 Tue 2021 16:18
當療癒已不再是療癒......
- Oct 11 Mon 2021 12:29
你有 “幫手” 症候群嗎?
- Sep 28 Tue 2021 16:32
同情不代表必須是溫柔的
- Apr 18 Wed 2018 17:04
《改善關節炎症狀的瑜珈練習小訣竅》
- Apr 08 Sun 2018 14:12
《去做對你有幫助的小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