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hoto by Raspopova Marina on Unsplash

 

前些日子,我跟幾位老師討論到課程中的「安全感」議題,聽起來每位老師都自有一套建立安全感的方式,不過我們仍需要注意,在想給予他人安全感時,會不會落入一廂情願的狀況,而造成了反效果。

 

很多老師認為,「出手」去觸碰學員、調整學員,是一件協助學員深化練習或提供安全感的好事,但身為老師的你,是否曾好好地了解過學員的感受?他們真的喜歡你的觸碰嗎?

 

「身體界限」一直是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範疇中十分重視的一環,因為這牽涉到許許多多的層面。觸碰會提高某些訊息的輸入和神經運作,也可能引發創傷反應,或是有性騷擾的疑慮(這並不分同性或異性)。因此,如果瑜珈療癒師考慮進行肢體的觸碰,都會格外地留意,以增進某些效益,而非產生不安全和不適感。

 

普遍來說,許多老師似乎對於身體的界限太過輕忽,甚至以為學員喜歡老師觸碰或調整他們,但事實上,討厭老師觸碰的學員其實大有人在。未經允許及缺乏訓練的觸碰手法,經常會造成過度強烈的神經訊息輸入,而影響一個人身心的穩定度;若是對於身體的結構不夠了解,粗劣的調整手法更可能造成身體的損傷。

 

另一個很容易令人混淆的議題是,調整是為了讓動作更加深入。這可能不只是瑜珈老師經常存有的念頭,有些學員可能也有著同樣的想法。但是讓動作更為深入的目的為何?是為了做到某些體位法照片中的動作,還是它真的對健康有重大的效益呢?

 

例如,很多人在練習「扭轉三角式」時,經常被告知骨盆必須保持左右同高,並盡可能地加深脊椎扭轉的角度,但或許很多人不知道,這是個違反身體功能運作的動作模式,可能會使下上身的筋膜張力失衡,或是導致脊椎關節的病變。

 

我很喜歡《解剖列車》作者湯瑪斯 ‧ 邁爾斯 (Thomas Myers) 所說的一句話:「介入是兩個理智系統之間的⼀場對話。」意思是說,即使是像徒手治療這類需要直接觸碰身體的方法,都需要不斷地彼此溝通和了解,並尊重對方的身心感受及身體。

 

我認為瑜珈課程中的安全感營造,並不是以老師單方面的想法和作為,或是以多數人的觀感為主,而是需要課堂中的所有人共同創造,只要其中一方逾越了界線,就可能讓整體的氛圍產生變化。

 

「安全」「界限」是一個很值得我們好好思索的議題,尤其在瑜珈這種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活動中更顯重要。如果你的身份是瑜珈老師,應該要好好了解這個部分,並促使整個群體一起創建出理想的氛圍;如果你是一位瑜珈學員,應該要好好表達自身的感受,並讓他人了解你擁有身體的自主權,不容任意越界及侵犯!

 

【推薦閱讀】

📖 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
https://bit.ly/3OOBIp2

 

【更多文章】

📄 https://bit.ly/3oM8QCZ

 

【Instagram】

💁‍♂️ https://bit.ly/3rDP0MZ

 

Photo by Raspopova Marina on Unsplash

arrow
arrow

    Janus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