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SX_20220629_143927


為什麼要練習「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從瑜珈的觀點中,它可以作為許多不同目標的途徑,有些人透過覺察來提升靈性,有些人用來探索真理,也有些人用來練習專注。若是從「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的角度出發,我認為它是改善心理健康,調校神經系統,改變偏誤認知,及促進內在深層轉化的重要根基。
 

倫敦大學學院心理學教授 Stephen M. Fleming 博士在他的新作《高階覺察》中,相當完整地透過心理學和科學的觀點,解說了「自我覺察」這件事。心理學中提到的「後設認知」,其實與瑜珈五層鞘中的「智慧層」概念相仿,但似乎很少有瑜珈老師能將這個部分詮釋完整,甚至在很多的瑜珈課堂中,並未充分地練習自我覺察,反而讓練習變成了「無明」
 

Fleming 博士便在他的書中提到,自我覺察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很罕見,它經常缺席或處於離線狀態。原因在於當我們熟練一件事情後,就不需要處處留意自己正在做什麼了,這可說是神經系統為了減少心智能量消耗的善意作為,但它卻可能使我們與當下在做的事情脫節,讓我們分心或呈現無意識的狀態,這對飽受壓力和偏誤訊息侵擾的現代人來說,時常會造成了許多健康上的負面影響。
 

對於健康的改善(不論是心理或生理方面都相同),有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要能覺察到自己的「無知」。無知可能是我們一直沒有發現到的事情,譬如:慣性地採用某種方式練習體位法;無知也可能是與事實不符或偏誤的想法,例如:認為不斷地伸展就能改善疼痛。而這些狀況都會對一個人的健康產生重大的影響。
 

如果瑜珈老師缺乏深度的覺察能力,也會將學員帶向危險的邊緣,因為他無法明辨出何者是合宜的作為,何者屬於似是而非的論述。然而,這卻是現代以體位法掛帥的練習中相當常見的現象,有太多的人們缺乏對自身及外界訊息的覺察能力,無法明辨哪些練習是對自己的身心有幫助,哪些是在戕害自己的健康。
 

瑜珈經中提到「自我研讀」為瑜珈練習中重要功法之一,其中一個層面的含意即是透過自我的洞察來學習,從自己身上發生的事物、感覺和經驗來學習,這也與 Fleming 博士提到的「教導自己學習」概念雷同。
 

在我深刻體會自我覺察,並了解它在神經科學和健康上的重要意涵後,我知道自我覺察能幫助我們多少。如果你還在培養自我覺知能力的道路上,請不要著急,我也鼓勵你繼續做下去;不過另一方面,你也許可以參考 Fleming 博士所說的:「閱讀並思考關於自我覺察的科學。」這都能幫助我們發展自我覺察。
 

最後,分享 Fleming 博士在書中的一段話給大家:「藉由揭開後設認知運作方式的神秘面紗(即使只是短暫地瞥一眼),我們就能瞭解:懂得反思的心智是多麼強大與脆弱。這會形成一個美麗的對稱:我們只要研究自我覺察,就能強化自我覺察。」

 

📖《高階覺察》
https://bit.ly/3nCeIhS


🧘‍♀️《相關課程》
身心轉化與浴火鳳凰瑜珈療癒工作坊(7/30 超早鳥優惠截止)
https://bit.ly/3Qdm5JO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nus Tsai 的頭像
    Janus Tsai

    C-IAYT 瑜珈療癒師 Yoga Therapist - Janus Tsai 蔡士傑

    Janus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