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SX_20220425_165649

創傷是近幾十年越來越引起人們關注的議題,這個研究領域的發展也讓人們能更進一步了解,大腦與過去經驗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重大。

有越來越多的組織,都在致力推廣「創傷知情 (Trauma-Informed)」的理念,希望能讓遭創傷影響的人們獲得更完善的對待和治療。然而,這並不僅限那些求助於心理治療的人們,可能你身邊的親友和同事,甚至於你、我都是深受「經驗」影響的人。

最近,我看了培理 (Bruce D. Perry) 醫師與歐普拉 (Oprah Winfrey) 合著的《你發生過什麼事》,讓我更深入地了解創傷背後的機制,以及對待人們和面對個案時,可以更加留意的部分。雖然我曾經受過「創傷感知瑜珈 (Trauma-Sensitive Yoga)」的相關訓練,但關於創傷、大腦的神經心理及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領域,永遠都有我們需要持續虛心學習的部分。

培理醫師可說是讓我重新界定療癒和腦神經科學的重要影響者,他的另一本著作《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也是我非常喜愛的一本書,培理醫師讓我了解,不管我們做的是何種療癒或身心健康照護工作,終究需要回歸到實際「人」的體驗和生活,所有的原則、方法及理論都只是僅供參考,我們必須把焦點帶回人的實際經驗上,而不是墨守某些規範(其實疫情的現況也是如此,不是嗎?)。

書中提到,我們很常把重點放在「我(你)有什麼毛病?」而不是「我(你)發生過什麼事?」這的確是我們時常看待他人的方式,如果我們能從自己或對方發生過什麼事去觀看和思考,我們將能夠以更體諒的方式去對待他人,也有很大的機會可以改善彼此的關係,並協助對方往「療癒」的方向前進。

此外,培理醫師也提到,三歲以下的幼童因神經網絡尚未成熟,無法製造線性敘事回憶(即包含人、事、時、地、物的完整記憶),也因為缺乏確切的認知回憶,若他們在年幼時受虐,很容易在長大後,經常產生像是「隨機」的恐慌發作,但其實一切都事出有因。

而這類的情況,都需要當事人和周遭的人們通力合作,才能逐步化解過去經驗在大腦中種下的「因」,調節及改善現今情況的「果」。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常在瑜珈療癒的範疇中提到,療癒不應只是當事者的個人責任,也不只是療癒師的責任,而是家庭、工作場域及其他環境中,每一個人的共同責任。而這或許是身為人類的宿命,因為我們絕對無法獨善其身!

不管你自己或是身邊的人們有身心狀況的困擾(我想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發生),我會很推薦大家看看這本書,或許你能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些答案,以及能幫助自己和他人的新視野。


【培理醫師著作】

📖 你發生過什麼事
https://bit.ly/3MBtMXM

📖 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
https://bit.ly/386AeHD


【相關課程】

🧘‍♀️ 瑜珈睡眠及身心復原工作坊(超級早鳥優惠 6/1 截止)
https://bit.ly/3v4Sb0I


【其他文章】

📄 https://bit.ly/3oM8QCZ


【Instagram】

💁‍♂️ https://bit.ly/3rDP0MZ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nus Tsai 的頭像
    Janus Tsai

    C-IAYT 瑜珈療癒師 Yoga Therapist - Janus Tsai 蔡士傑

    Janus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