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44995193_1504403063249943_6276868793145514768_n


我相信大家一定曾在勵志或談論情感的文章中看過類似的話語,例如:“一個人也能過得很好”、“只要你好好愛自己,生活也可以很美好”、“除非你愛自己,否則沒有人會愛你”、“女人不需要男人” 或 “男人不需要女人” 等。


如果你強烈認同這樣的信念,又長期處於獨自一人,鮮少有社交生活,我想請你踏踏實實地捫心自問,自己真的過得好嗎?


知名神經科學和心理健康專家 Bruce D. Perry 醫學博士曾說過:「除非你愛別人,也有人愛你,否則你無法愛自己,獨自一個人過生活,無法建立愛人的能力。」在在點出社交生活的重要性。


史丹佛大學的 Kelly McGonigal 博士也在她的著作《史丹佛大學的情緒修復運動課》中不斷強調,人與人間的合作與分享,能讓人感到愉悅,解放壓力、孤獨感及人際焦慮,促進人的身心健康。


或許你會很享受獨自一人的時光,但那通常是發生在你的日常生活充滿了許多壓力,並缺乏喘息時間的狀況。譬如,許多辛勞的媽媽們經常需要無時無刻需要照料幼兒,還得兼顧做飯、打掃等家事,直到閉眼睡覺前,幾乎一刻不得閒;或是有些工作繁忙的上班族,需要長時間工作及加班,工作場域中又需要大量與他人交涉、協商,就像是分秒都被不同的事務塞滿一樣。


如果是這樣的狀況,也許你會很喜歡偶爾到來的獨處時光,因為你終於可以好好地喘息一番,可以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


近期,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 (NYU Grossman School of Medicine) 發表在醫學期刊中研究還發現,成年人的支持性社交互動,對於避免認知能力衰退相當重要。這項研究增加了許多證據顯示,人們可以為自己或關心的人採取積極的行動,以減緩大腦老化或預防阿茲海默症的發生機率。


研究人員也發現,擁有一種特定形式社會支持的個體,其認知功能是比其他人更高的。而其中研究人員特別強調,如果你的身邊擁有一個好的 “傾聽者”,將可以改善你的大腦健康。


而這也是何以我在瑜珈及瑜珈療癒相關培訓課程中,會特別重視傾聽的練習,並讓這些未來的引導者們,能充分了解社會層面對身心健康的影響。除了必須在課堂提供適當的社會支持外,也要鼓勵學員在課堂外發展良性的社交生活,如此一來,才能更全面地提升人們的身心健康。


我對 Joel Salinas 博士的這段話特別有所共鳴:「我們都應該尋找好的傾聽者,並讓自己成為更好的傾聽者。」瑜珈所蘊含和傳遞的,遠遠不僅於身體上的比劃,更涵蓋了融入與連結彼此,而傾聽和關懷就是產生這些美好社會連結的基石。


走進人群吧!為自己尋找一個親近的傾聽者,也試著讓自己好好地聽聽身邊人所說的話。獨自一人,不會讓你過得好;與人共處,你才能過得更好!


【推薦閱讀】

📖 史丹佛大學的情緒修復運動課
https://bit.ly/3G3zI9v

📖 瑜伽練習者求生指南
https://bit.ly/38PYZEL

📖 瑜伽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
https://bit.ly/3kQBssM


【更多文章】

📄 https://bit.ly/33HYZmR


Reference:
ScienceDaily. (2021). Having a good listener improves your brain health.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ciencedaily.com/....../2021/08/210816112101.htm


Photo by Eye for Ebony on Unsplash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nus Tsai 的頭像
    Janus Tsai

    C-IAYT 瑜珈療癒師 Yoga Therapist - Janus Tsai 蔡士傑

    Janus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